网络直播第一人今何在 走红源于咖啡壶?
20年前的一天,美国一位19岁女大学生珍妮弗·林利在宿舍里翻开了电脑上方的摄像头,开端用摄像头记载下自己的日常日子,一起共享给登录自己网站的千千万万个生疏“观众”。这个简略的动作,却发明了前史:这个女生成为“网络直播第一人”。
今日的网民习惯了花样百出的“网络直播”后,再回头看珍妮弗·林利当年的个人网站Jennicam的直播,必定觉得太“渣”了:长期停止、是非、单调的画面,要等15秒才干看到下一帧画面,而内容很或许如出一辙。要知道,1996年还盛行“拨号上网”,得用俗称“猫”的调制解调器做前言,按那时分的网速,要上传一帧画面到某个网站,常常要数分钟,网费按分钟核算。
但是这是前所未见的。在林利之前,摄像头最盛行的功用是和亲朋通话,而不是向生疏人直播自己的日子,虽然在这个所谓直播里,观众们看到的常常仅仅一个空荡荡的房间,女主角或许去上课了。她其时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市迪金森学院的经济学专业。即便真身呈现,也或许仅仅是坐在床上学习,或许在刷牙,仅仅不断重复的、无聊的日常。
假设Jennicam存活到现在,在形形的直播账号里偶尔被人注意到,或许会被看作某种行为艺术,但它能招引观众停步的时刻超不过1分钟,由于相似的“艺术”太多了。
但对20年前的网络国际来说,林利的壮举满足让人张狂。她毫不费力地成了“网红”。最红时,Jennicam的日点击量到达400万人次,生生让网络一度瘫痪。
1997年,林利拿到经济学专业的学位后,搬到首都华盛顿。她给新家安装了更多摄像头,并开端对其网站的访客收费,收费用户看到的画面更新速度比免费用户更快。她的人气逐渐的升高,开端参加网络脱口秀、电视剧等制造,当上《大卫·莱特曼深夜秀》等最红电视节目的嘉宾。
在林利之后,第二个注册“真人直播”的博主是美国艺术家安娜·沃格。从1997年8月22日开端,沃格开端在网上直播自己的家庭日子,包含怀孕到生孩子。作为前锋艺术家,沃格很拿手使用网络展现自己、和粉丝互动。相比之下,林利的“真人直播”是原汁原味、天然去雕刻的。
咱们怀着好奇心观看这个年青女孩的日常日子,当她遭到《》《华尔街日报》之类干流媒体重视时,投向她的目光里多是好心的呵护。
直到后来直播画面里呈现了林利和男友的密切镜头后,言论开端变味,开端有人骂她“自恋”“爱秀”“炒作”……正如后来一些真人秀节目、网络直播博客的遭受。
在一些裸体镜头惹出争议并遭受黑客进犯后,林利于2003年12月封闭了摄像头,完结了Jennicam7年零8个月的寿数,并从此根本消失于网络国际。在2007年的一次采访中,她坦承自己“正在享用隐私日子”。
闻名播客节目《回复所有人》的主持人阿历克斯·戈德曼也是Jennicam的粉丝,曾于2014年采访林利。对戈德曼而言,林利作为直播博主的魅力在于“一般”。人们会在某个周末晚上翻开她的个人网页,一边叠被单一边看这个姑娘洗衣服,感觉到有个伙伴。由于镜头里的林利是个活生生的人,过着与许多人无异的平平而实在的日子。那时分真人秀还没有遍及,咱们还没学会开掘并讨厌里边的“扮演”成分。
林利个人网站上的谈天室逐渐变成了一个社区,林利自己常在里边停留,和粉丝们像朋友相同谈天。在网购、网聊和网恋还没盛行开来的韶光里,林利是第一个现象级的“网红”,她给冷冰冰的核算机网络国际注入了“人道”。
作为第一代“网红”,她也第一个引发了关于网络国际窥视个人隐私、“数字共享”边界的评论。林利现年40岁,婚后改用夫姓,成为珍妮弗·约翰逊,现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当一名核算机程序员。“网络直播第一人”的曩昔,对她而言或许仅仅一个芳华试验算了。
珍妮弗·林利的Jennicam开了网络真人主播的先例,之所以能火那么多年,除了“第一个”,也是由于其时竞争者寥寥。在当年的网络摄像范畴,Jennicam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一个“咖啡壶直播”和一个“鱼缸直播”。
从诞生时刻上来说,“咖啡壶直播”比Jennicam还要早3年。但它的“主角”不是人,而是一个最一般的咖啡渗滤壶,其坐标是英国剑桥大学早前最主要的核算机试验室,有名“特洛伊室”。画面以大约每分钟三帧的速度更新,观众可以正常的看到咖啡壶里的咖啡一会满了、一会少了、一会被倒光……而这便是拍照者——一群剑桥大学核算机技能研讨者的初衷。
这批最早的IT界学者散布在不同楼层的不同试验室和办公室,有时为倒杯咖啡专门跑一趟,却发现咖啡现已喝完了。
所以两位研讨核算机的博士想出一个很有“技能男”风格的方法:设了个摄像头监测咖啡壶状况,专门写了个程序,让本部门研讨人能经过内部核算机体系收看画面,就不难得知咖啡壶里有没有咖啡,不用白跑一趟。
后来,剑桥大学另一位博士马丁·约翰逊想检验一下彼时刚鼓起的万维网能干些什么,决议拿这个监测咖啡壶的程序练练手。所以在1993年11月22日,“咖啡壶直播”登陆互联网,从此名声走出剑桥大学核算机楼,成了国际明星。
咖啡壶“红”了,尤其是在整个国际核算机研讨者的圈子里。监测咖啡壶主见的始作俑者之一昆廷·斯塔福德-弗雷泽博士记住,其时还有日本的同行发来电子邮件,恳求他们晚上在试验室留盏灯,好让身处不一起区的研讨者能随时观测咖啡壶的画面。
剑桥大学的游客咨询处多了一项作业:引导从美国慕名而来的访客前往试验室、亲身一探咖啡壶真容。用斯塔福德-弗雷泽的话说,他这辈子干的事,恐怕哪件也没这个咖啡壶得到的重视多,“而那只不过某个下午忽然发生的怪想法算了”。
“咖啡壶直播”存活了十年,作为网络直播界的开山祖师,在全国际有很多粉丝,但是它的设计者觉得相关程序和设备均已老旧、该是“向前看”的时分了。跟着剑桥大学核算机研讨室搬入新楼,设计者决议于2001年8月22日完结“咖啡壶直播”的任务。当最终一个传输到网上的画面显现科学家们的手指按下摄像头的“封闭”键时,全国际的“粉丝”一片哀号。
呈现在网络直播镜头里的咖啡壶其实一共有四五把,最终一把咖啡壶后来在亿贝网上被拍卖出3350英镑的价格,买主是德国的《明镜周刊》,易主后咖啡壶很快就“做回自己”:持续煮咖啡。上一年夏,它才真实“退休”,被租借给德国技能博物馆收藏展出。(沈敏)(新华社专特稿)